昨天訪視,其中一位個案,阿嬤的床墊已經睡到扁,中央略凹陷,屁股中央有一個差不多半個手掌大小的壓傷破皮傷口。管灌的牛奶是一般常見桂格奶粉與大燕麥不是管灌配方,病人外觀看起來瘦弱,精神不是很好。家人沒同住,一位是美國人,一位住新莊,所以我留了紙條完整建議:換個床墊。注意傷口照顧準備換藥工具給照服員。選擇正確管灌配方,不要只給一般人口飲的那種牛奶。
結果今天下班前接到一連串美國家屬的簡訊,意思大概是說:傷口藥買了,牛奶也買了,床墊也換了……(經濟非常許可)
然後,因為阿嬤外出不便,聽說氣墊床可以申請補助費用,要求開立診斷書讓他去辦理。我解釋:任何診斷書要回醫院,居家護理師沒有職權,居家訪視醫師沒辦法在訪視過程開立,診斷書需要蓋醫院大印,必須回醫院才能進行。
家屬簡訊言詞表達不是很客氣,認為是我刻意刁難不幫忙…。
認真處理病人照顧需求反讓自己覺得很灰心…。
訪視還是訪視就好,良心與眼睛有時候該蓋上……。 😥